子囊菌的生活史:菌丝即孢子体上产生卵囊,出口氯化镁,其中卵囊又叫做产囊体,产囊体的顶端产生受精丝,质配后产生无数管状的产囊丝,产囊丝生成产囊丝钩,分为钩头(即子囊母细胞),钩尖,钩柄三部分。子囊母细胞中的(+)(—)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向的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向的核,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形成八个单核的子囊孢子,低价销售氯化镁,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萌发形成孢子体
担子菌的生活史:简单的孢子体为初生菌丝体,出生菌丝接合形成次生菌丝体,此时未发生核配。次生菌丝体经过锁状联合(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三生菌丝体既担子果,担子果上产生担孢子,有担孢子产生担子,担子落地萌发产生初生菌丝体。
为科学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氯化镁资源,该项目利用盐湖氯化镁和工业副产石灰制备金属镁,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1项专利已获国家授权。与此同时,该技术合成了皮江法生产金属镁的中间原料——“煅白”,不仅克服了传统皮江法生产金属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氧化物污染气体的弊端,实现了皮江法生产金属镁的清洁生产,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煅白”的煅烧温度,缩短了还原时间,氯化镁,符合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
目前,利用该工艺技术制备的金属镁锭样品已达到国标(GB/T3499-2003)Mg9995牌号以上,可以生产99.99%的高纯金属镁,并有望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