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粉(也称玄明粉)就是中药“芒硝”脱水后的结晶体,芒硝是朴硝提纯后的含水结晶体。朴硝、芒硝、元明粉(玄明粉)是同一品种,但不同纯度的药品。具体应用也有所差别。具体参阅“玄明粉”一词。
芒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天然硫酸钠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苦咸性寒,属盐类泻下药。历代对其炮制工艺甚多,如汉代有'炼'的记载,晋代有'熬令汁尽'的方法等,清代至今的提净芒硝法,均以朴硝与萝卜共煮后,去滓重结晶入药。
芒硝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钠(Na2SO4 10H2O),尚含水量氯化钠、硫酸镁等,为一碱金属盐类,能以结晶水合物形成自水溶液中析出。根据其特性,炮制方法用热蒸结晶法提取,即取定量鲜萝卜,置锅中加适量水煮透,投入朴硝共煮至全部融化,过滤,冷却后析出结晶,放避风处适当干燥即可,每100kg朴硝用萝卜20kg。研究表明,芒硝结晶的温度是0。C。 芒硝结晶中含水量可高达56%,其蒸气压常大于空气中的平均蒸气压,能自然风化而失去结晶水,即为风化硝(玄明粉),同时应注意使其风化时,气温不宜超过32。C,否则易液化。
用水芒硝为原料,采用四效真空蒸发末硝二次蒸汽余热化硝生产法:该生产工艺是1982年山西运城盐化局首创采用,这种工艺至今还在该局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生产技术管理不断完善,工艺更加成熟。这种工艺明显的优势是节能。它的成功运用,使元明粉吨产品煤耗降至200—270公斤,加之配套蒸汽锅炉也相应节省,蒸发的物料流向采用顺流出料,有效地利用各效间的压差,元明粉别名,不需要倒料泵,元明粉,节约动力;由于出料液温度低,热损失小,操作环境较好,对含镁较高的卤水更为有利,可减少成品中的镁含量,提高产品质量;由于末效二次蒸汽余热化硝,大大地降低了蒸汽的耗量,同时以廉价地工艺产生真空,大大地节约了投资。
白度是元明粉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各批白度≥80的难度较大。有研究表明,把“蒸发器先蒸发母液,后补充清液”的生产工艺优化为“蒸发器先加清液蒸发,后按一定比例交替补充清液和母液,母液使用到一定程度舍弃,不让其循环参与正常生产,元明粉的功效与作用,并采取集中处理母液的方法”,可把白度≥80产品的得率提高到90%以上,一级品率达90%以上。这样做的原理是:若先蒸发母液,当母液浓度比较大时,母液中的Fe3+等杂质同时浓缩,易析出。而先蒸发清液,后按比例加入清液和母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杂质浓度,到一定程度时排放母液,则将杂质排除。从而降低了致色杂质的浓度,提高了产品的白度。